苗乡里的“世界第一桥” ①|这座大桥,让剑河苗乡上万群众“告别”渡船_世界热头条

来源:来源:当代先锋网 时间:2023-05-04 20:46:05

“快,一会儿船要走了。”


(资料图片)

4月28日,周五,这是学生们期待的返家日。家住黔东南州剑河县南寨镇柳富村的王明明拉着同村的小伙伴向码头快步走去。每周在家与学校之间两次往返,大家靠的是停在清水江码头的一艘摆渡船。

远处为X830县道剑河锡绣大桥主拱圈施工现场

码头上方,X830县道剑河锡绣大桥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不断,各施工点正加紧工程进度。每次走到这儿,王明明总会抬头看看桥修到哪儿了,“桥修好了,我们就不用再坐船了。”

每逢学生返校或镇上赶集的日子,码头总是十分热闹。南寨中学教师吴文琼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学生通过水路返家的那份惊奇。“学校500多名学生,有三分之一要走水路。等大桥通车后,学生能乘车往返,安全有了保证,老百姓到镇上办事也方便得多。”

乘船码头

这座让两岸群众满心期待的大桥,横跨清水江三板溪库区,建成后是对岸南寨镇展留、柳富、白路、九龙,南加镇新寨、芳武、高间,磻溪镇光芒、前丰、团结、化敖、大广、岑广、洞脚、谢寨等十几个村寨,以及敏洞乡部分村寨2万多居民到镇上的安全快捷通道,也是联系仰阿莎湖景区清水江两岸及推动该景区开发建设的重要纽带。

2021年10月,锡绣大桥作为三板库区移民后扶资金建设项目正式开工,选址位置距离展留村仅1.5公里,是磻溪镇、敏洞乡上高速公路最近的地方。

“三板溪水电站修建之前,河床只有几十米宽,蓄水后河床加宽到300多米,只能靠特大桥来连接,难度和成本成倍增加。”剑河县交通运输管理局总工程师王兵介绍,剑河锡绣大桥的桥型选择经过多次研讨,在悬索桥、斜拉桥、箱型拱桥等多种方案中,优先考虑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结合地方经济能够承担的范围,最终采用技术难度最大的箱型拱桥。

施工现场

“难度大不怕,一定要让老百姓享受交通便利。”锡绣大桥项目副经理李用江胸有成竹地说,“技术难题交给我们攻破就行!”

锡绣大桥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具有耐久性好、成本低的突出特点,并且除了桥面维护,几乎不需要费心保养。李用江算了一笔账,同等规模大桥若更换其他桥型,直接造价预计增加3000万元以上,后期保养投入成本更高,作为县道工程,地方将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

锡绣大桥全长839米,净跨径288m,建成通车后将成为同类型桥梁的“世界第一跨”,实现贵州桥梁施工技术的又一次突破——但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解决了清水江北岸上万名群众的出行难、过江难问题,磻溪镇、敏洞乡上高速的时间也将由3小时缩短为半小时。

行驶中的摆渡船

便利交通的同时,带来的还有人流、物流、信息流。

这座大桥名为“锡绣”,正是因为锡绣这一种独特的苗绣,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可谓绝无仅有,在2006年苗族锡绣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锡绣仅存于剑河县,大桥一侧的展留村更是以锡绣著称的古村寨。现在,南寨镇镇长袁再堂有了新的打算:依托锡绣大桥和同时在建的剑南高速,把展留村打造成州级旅游村寨,以“无字史书”苗族锡绣为名片,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也让这一古老的绝技得到进一步传承发扬。

古老的锡绣技艺

自从大桥开始修建,村民们就时常到工地周边看看,每一天、一周、一月的新进展都让大家充满期待,大家对大桥建设的积极支持也让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和后续进展十分顺利,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大家都在盘算着发展旅游、做农家乐……“有了桥,生活更有奔头了!”

大桥把清水江两岸的村寨串联成一个整体,老百姓多年来修桥的愿望得以实现,“无字史书”上也必将记载下这一幅桥通人和万事兴的美好画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大炜 岳端 刘义鹏

编辑王帅

二审刘娟

三审刘丹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dzx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邮箱 : 905 14 41 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