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友病是怎么得的_什么是血友病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5-08 05:09:39

1、血友病简介: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2、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的血液中先天缺乏某种因子,根据缺乏因子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血友病甲(缺乏凝血因子Ⅲ,又称血友病A)、血友病乙(缺乏凝血因子Ⅸ,又称血友病B)和血友病丙(缺乏凝血因子Ⅺ)。

3、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均属X性联隐性遗传,一般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


(相关资料图)

4、血友病丙较少见,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

5、通常所说的血友病是指血友病甲。

6、   2、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包括:①血友病甲:即因子Ⅷ(又称抗血友病球蛋白,AHG)缺乏症;②血友病乙:即因子Ⅸ(又称血浆凝血活酶成分,PTC)缺乏症:③血友病丙:即因子Ⅺ(又称血浆凝血活酶前质,PTA)缺乏症。

7、这一组疾病并不罕见,其发病率为5~10/10万,以血友病甲较为常见。

8、其共同特点为终身轻微损伤后有长时间出血的倾向。

9、   [病因]血友病甲和乙均为X连锁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传递。

10、血友病丙为常染色体显性或不完全性隐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或传递疾病。

11、因子Ⅷ、Ⅸ、Ⅺ缺乏均可使凝血过程的第一阶段中的凝血活酶生成减少,而引起血液凝固障碍,导致出血倾向。

12、因子Ⅷ是一种大分子复台物:即由小分子量的具凝血活性的Ⅷ:C和大分子量的血管性假性血友病日子(vOnWiliehrandFactor;VWF)所组成,其中Ⅷ:C的含量很低,仅占因子Ⅷ复合物的1%。

13、Ⅷ:C是一种水溶性球蛋白,80%由肝合成,余20%由脾、肾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合成,其活性易被破坏,在37℃储存24小时后可丧失50%。

14、血友病甲患者Ⅷ:C减低或缺乏的机理尚未明了。

15、VWF为因子Ⅷ的载体,它具有使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壁的功能,当VWF缺乏时,则可引起出血和因子Ⅷ缺乏。

16、   因子Ⅸ是一种由肝合成的糖蛋白,在其合成过程中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

17、因子Ⅺ也是在肝内合成,在体外储存时其活性稳定,故给本病患者输适量储存血即可补充因子Ⅺ。

18、   临床表现出血症状是本组疾病的主要表现,终生于轻微损伤或小手术后有长时间出血倾向,但血友病丙的出血症状一般较轻。

19、   血友病甲和乙可在新生儿期发病,但大多在2岁时发病。

20、前者出血程度的轻重与其血浆中的Ⅷ:C活性高低有关:活性为0~1%者为重型,患者自幼年起即有自发性出血、反复关节出血或深部组织(肌肉、内脏)出血,并常导致关节畸形;2%~5%者为中型,患者于轻微损伤后严重出血,自发性出血和关节出血较少见;6%~20%者为轻型,患者于轻微损伤或手术后出血时间延长,但无自发性出血或关节出血;20%~50%为亚临床类型,仅于严重外伤或手术后有渗血现象。

21、   血友病乙型的出血症状及轻重分型与血友甲相似,因子Ⅸ活性少于2%者为重型,很罕见;绝大多数患者为轻型。

22、因此,本病的出血症状大多较轻。

23、   血友病丙较为少见,杂合子患儿无出血症状,只有纯合子者才有出血倾向。

24、出血多发生于外伤或手术后,自发性出血少见。

25、患者的出血程度与因子Ⅺ的活性高低并不相关,有些患者的因子Ⅺ活性仅为1%,但出血症状不严重;而有些患者的因子Ⅺ活性虽为20%,却可有严重出血。

26、本病患者常合并Ⅴ、Ⅶ等其他因子缺乏。

27、   实验室检查血友病甲、乙、丙实验室检查的共同特点是:①凝血时间延长(轻型者正常);②凝血酶原消耗不良;③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④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异常。

28、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正常。

29、   当凝血酶原消耗试验和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异常时,为了进一步鉴别三种血友病,可作纠正试验,其原理为:正常血浆经硫酸钡吸附后尚含有因子Ⅷ和Ⅺ,不含因子Ⅸ,正常血清含有因子Ⅸ和Ⅺ,不含因子Ⅷ。

30、据此,如患者凝血酶原消耗时间和凝血活酶生成时间被硫酸钡吸附后的正常血浆所纠正,而不被正常血情纠正,则为血友病甲;如以上两试验被正常血清所纠正而不被硫酸钡吸附的正常血浆纠正,则为血友病乙;若以上两试验可被正常血清和硫酸钡吸附正常血浆所纠正,则为血友病丙。

31、用免疫学方法测定Ⅷ:C、因子Ⅸ的活性,对血友病甲或乙有诊断意义。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dzx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邮箱 : 905 14 41 07@qq.com